在这个极速发展的时代,光谷也在提速发展,太多的地标在光谷拔地而起,2019年是光谷下一个30年发展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光谷全面建设世界光谷关键性的一年。
现在光谷广场综合体结构施工任务已全部顺利完成。光谷广场综合体是亚洲最大城市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米,最大开挖深度34米。
上个月,一条#武汉建成亚洲最大城市地下综合体#的消息突然登上了微博热搜,十一假期武汉的光谷就已经突围成全国热门商圈Top1。

△微博截图
看到评论区广大网友充满期待的语气和敲锣打鼓放鞭炮的热烈气氛,光光也很是高兴。
很多不在武汉生活过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条消息的重点根本不是亚洲最大,而是综合体的所在地——光谷。

光谷综合体
光谷综合体作为国内最大单体钢结构大型公共艺术品,最高处达13层楼高,直径90米,单拱最大跨度36米,总重量近1410吨。其最高处与武汉传统地标黄鹤楼遥相呼应,有望成为武汉又一城市新地标。
200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那时候的光谷还是一片萧条的景象。最醒目的标识物大概是转盘中央白色的风帆状建筑。从2004年开始,光谷加速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光谷已从当初的萧条变成了现在一片热闹的景象。

今年的国庆,从光谷综合体到光谷球体到光谷教堂光影秀,无不在见证光谷的成长和发展。
光谷综合体刚修好的时候,不明真相的市民表示:五年时间,就修了这么个发光变色的过山车隧道?

△光谷晚上看就像发光的过山车隧道/图虫创意
显然,这里犯了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错误。只要我们把视线从光谷综合体这浮夸的外表上移开往地下看看,就会发现,地下更浮夸。
光谷广场综合体听起来像是一个工程,实际上除了表面上的光谷广场,还有包括公路隧道、地铁隧道、地铁站和地下商城在内的四大工程同时在地下叠加进行。
清华土木工程系博士在文章中认为它是中国乃至亚洲范围内最复杂的地下工程。三条地铁线,两条市政公路隧道,一个地下公共空间,你跺你也麻。

△在修建中的光谷广场。
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不仅复杂,而且体量庞大,简直难上加难。
在直径两百米的圆盘之下被分为三层外加一个夹层。
整个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大概是23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最深的地方挖了三十四米,相当于在地下修了11层楼。土方开挖量达180万立方米,约等于20个地铁站的总和。
正式通车以后将会有16个出入口,每小时可以通过24万人,高峰期日均可通行人流40万人次。

△ 光谷广场地铁站人流量堪比春运/图虫创意
之所以建这么大,是因为光谷并不存在早晚高峰的说法,它每时每刻都在勇攀高峰。
不久前据媒体报道,整个光谷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了180万。其中光谷关东街道50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就超过了一百万,按照我国的城市划分标准,就是一座中型城市。

根据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数据显示,2011年关东街道人口为22万人,去年底为95万人。
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1950年到1970 年,硅谷人口每隔15分钟就有1人迁入“硅谷之心”圣何塞市。相比之下,光谷关东街过去8年,每隔5分钟就有1人迁入。
谁能想到,最初以中国硅谷为目标的光谷,率先在人口压力方面迎头赶上。
同时由于光谷在顶层设计时制定了园区主导的社会管理体制,所以光谷实际上形成了由八大园区组成的巨型公司,而没有正式的行政区划。这才导致了关东街街道办“37名工作人员管一百万人”的新闻出现。

△ 新闻截图
在这些背景下,光谷广场综合体可以说是逼出来的亚洲最大。
在老武汉人的印象里,光谷约等于城乡结合部或者菜地。
武昌看不起汉口,汉口看不起汉阳,只有在看不起光谷这件事上,三镇人民才能停止内斗、达成共识。
即使2018年光谷贡献的GDP已经占全市GDP总量的31%,连续两年紧随中关村排名全国高新区第二,隐隐有成为武汉第四镇的趋势。

△武汉园区GDP名列前茅
虽然今天很多老武汉人对于光谷的印象还停留在“乱”和“堵”。不过也正是这种忽视,得以让光谷成为武汉版图上的一块飞地。
参考资料:
《关山大道停电背后:光谷城市公共治理的危与机》 光谷客 2019.8.6
《光谷之思:光谷的精神是什么?》 光谷客 2017.7.17
《光谷的孤独,武汉不懂》 光谷客 2015.4.28
《3条地铁2条主干道在此“叠罗汉”,这可能是亚洲最复杂地下综合体了》网易新闻 2019.6.21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部分文章来源自公众号:新周刊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用途转载